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邑:指小城市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,也有忠信的人。指处处都有贤人。
出处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焉,不如丘之好学也。”
例子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夫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;三人并行,厥有我师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shí shì zhī yì,bì yǒu zhōng xìn
注音ㄕˊ ㄕˋ ㄓ 一ˋ,ㄅ一ˋ 一ㄡˇ ㄓㄨㄥ ㄒ一ㄣˋ
感情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近义词十室之邑,必有忠士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月明千里(意思解释)
- 强取豪夺(意思解释)
- 拨云见日(意思解释)
- 名山大川(意思解释)
- 嘘寒问暖(意思解释)
- 一时一刻(意思解释)
- 形影相顾(意思解释)
- 德容言功(意思解释)
- 斗唇合舌(意思解释)
- 兵无常势(意思解释)
- 饮水思源(意思解释)
- 咄咄逼人(意思解释)
- 不攻自破(意思解释)
- 永垂不朽(意思解释)
- 白发苍苍(意思解释)
- 水中捞月(意思解释)
- 断香零玉(意思解释)
- 口坠天花(意思解释)
- 一窍不通(意思解释)
- 珠还合浦(意思解释)
- 起死回生(意思解释)
- 才高七步(意思解释)
- 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(意思解释)
- 打退堂鼓(意思解释)
- 苦口婆心(意思解释)
- 细水长流(意思解释)
- 霜露之悲(意思解释)
- 虑周藻密(意思解释)
※ 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的意思解释、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是什么意思由词说海词典 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石枯松老 | 枯:干枯。石头干裂,松树老朽。形容历时极为久远。 |
力小任重 | 能力小,负担重。犹言力不胜任。 |
秋水伊人 | 指思念中的那个人。 |
满腹经纶 | 腹:肚子;经纶:理出丝绪叫经;编丝成绳叫纶。引申为人的才学、本领、谋略等。形容很有学问和才能。 |
拂袖而去 | 拂袖:甩袖子;表示生气。一甩袖子就走了。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。 |
喜新厌旧 | 厌:厌恶。喜欢新的;厌弃旧的。多指用情不专一。 |
倒悬之危 | 倒悬:象人被倒挂着一样。比喻处境极端困难。 |
十羊九牧 |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。比喻官多民少,赋税剥削很重。也比喻使令不一,无所适从。 |
识字知书 | 谓有文化知识。 |
归马放牛 |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。比喻战争结束,不再用兵。 |
望而生畏 | 看着就害怕。生畏:害怕。 |
春冰虎尾 | 踩着老虎尾巴,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。比喻处境非常危险。 |
难上加难 | 难:不容易。形容极端的难度。 |
绘声绘影 |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。 |
将伯之呼 | 指求人帮助。 |
东施效颦 |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;显得更美。邻里丑女(后称东施);机械地模仿;也皱起眉头;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(效:模仿;颦:皱眉头)。比喻不顾具体条件;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;结果适得其反;显得可笑。 |
各行其是 | 行:做;是:对的;其是:他自己认为是对的。各人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。形容思想、行动不一致。 |
依样画葫芦 |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;也作“依样葫芦”;“比着葫芦画瓢”、“照葫芦画瓢”。 |
才高七步 | 形容才思敏捷。 |
快人快语 | 快:爽利;直爽。爽快人说爽快话。 |
金口木舌 | 以木为舌的铜铃,即木铎,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。指宣扬教化的人。 |
空腹高心 | 腹内空虚而目空一切。形容并无真才实学。 |
迷离惝恍 | 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。 |
败德辱行 | 败坏道德和操守。 |
鸡口牛后 |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。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。 |
丰功伟绩 | 丰:多;伟:大;显赫。伟大的功勋和成就。 |
霜露之悲 |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。 |
拨乱济危 | 平定乱世,救济危难。亦作“拨乱济时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