匡其不逮的成语故事

拼音kuāng qí bù dǎi
基本解释匡:纠正。逮:及,达到。不逮:达不到的地方。对于达不到的地方给予纠正或帮助。亦作“匡所不逮”。
出处《晋书·武帝纪》:“择其能正色弼违,匡救不逮者,以兼此选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匡其不逮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匡其不逮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马平川 | 宋 苏轼《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》:“势若骏马奔平川。” |
亭亭玉立 | 《北齐书 徐之才传》:“白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,稍近,变成一美妇人,去地数丈,亭亭而立。” |
富贵骄人 | 《陈书 鲁悉达传》:“悉达虽仗义任侠,不以富贵骄人。” |
男女授受不亲 |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男女授受不亲,礼也。” |
天之骄子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上》:“南有大汉,北有强胡。胡者,天之骄子也。” |
疙里疙瘩 | 清·郭小亭《济公全传》第五回:“滋着一脸的泥,破僧衣,短袖缺领,腰系丝绦,疙里疙瘩,光着两只脚,拖一双破草鞋。” |
无时无刻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:“自是行忘止,食忘餐,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,无时无刻不在心上。” |
以身试法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尊传》:“明慎所职,毋以身试法。” |
饮水思源 | 北周 庾信《征调曲》:“落其实者思其树,饮其流者怀其源。” |
不得而知 | 唐 韩愈《争臣论》:“故虽谏且议,使人不得而知焉。” |